首页 > 实时讯息 >

做自立自信自强的北大人!4000余2025届北大本科生今日毕业

时间:

带着对母校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憧憬,7月2日,4000余名北京大学2025届本科毕业生迎来了他们的毕业典礼。典礼上,北京大学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舒德干以自己的求学科研经历寄语毕业生,既要学会合理享受日常多巴胺带来的各种短暂快感,更要追求靠艰辛付出而获得的内啡肽幸福感,因为后者更珍贵,更持久,更有价值。北京大学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龚旗煌院士为毕业生们上了“最后一课”,他希望同学们做自立自信自强的北大人,在不懈奋斗中追逐青春理想。

为国守岛礁17个月 毕业生代表深情回顾北大故事

迈上“未来可期”的邱德拔体育馆台阶,4000余名2025届本科毕业生将从这里挥别母校,带着师长的祝福,走向新的人生道路。政府管理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蒋昌焱作为毕业生代表谈了自己走出大山又回归大山的心路历程。

蒋昌焱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来自湖北省恩施,从小爸爸就掰着手指头向他历数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希望儿子有朝一日能够走出武陵山区,去往更广阔的天地。正是身处大山产生的动力,蒋昌焱通过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入学后不久,带着对于部队的向往,他又成为一名大学生士兵,随部队来到了南沙群岛,成为一名为国守疆的官兵。

刚进入南沙部队,蒋昌焱就被这里每日的宣誓环节所震撼,而在17个月为国守边疆的日子里,他更是深刻领悟了这每日宣誓的意义。“南沙距离海南岛还有1000多公里,有的地方甚至一涨潮,海水就漫过了礁盘,而且每天风吹日晒,只有亲身经历了这些,才能体会到每日宣誓南沙精神的意义。”

2年部队岁月的磨砺,蒋昌焱又回到北大继续读书。回校后,他又加入志愿服务项目,与云南山区的孩子通过书信联系,用文字为他讲述山外的世界。“原来真正的走出大山不是地理上的远离,而是心灵上回归,”蒋昌焱在发言中说。他表示,希望自己的经历和行为能够鼓励更多学子,生活不止眼前的田地和红叶,也有高楼大厦和北大清华。

院士校友寄语 艰辛付出的幸福感更珍贵也更持久

校友致辞环节中,年近八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64级本科校友舒德干回忆了自己在求学和科研经历。他回忆,当年他选择就读北大地质地理系古生物专业,学校开设了能激发质疑思维的达尔文主义课,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既启蒙于达尔文改变人类自然观和世界观的科学进化论,也会讨论物种起源中留下的议题,并一致决心日后要通过化石实证破解这些难题。

扎根科研35年,舒德干表示,自己曾犯过错误、遭遇挫折,但是他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攀登。在他不懈的努力之下,他终于发现了地球动物树的完整框架,其科学意义非同寻常,它开启了地球全新生态系统,并最终催化出今天美丽的动物星球。

舒德干表示,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其大脑进化出特有的新皮层,它诱使人们不断获取形形色色的愉悦感。希望毕业生们既要学会合理享受日常多巴胺带来的各种短暂快感,更要追求靠艰辛付出而获得的内啡肽幸福感,因为后者更珍贵,更持久,更有价值。

校长为毕业生讲“最后一课” 做自立自信自强的北大人

“辟出一条新路来,向那光明的方向走,都靠着一班青年们的奋斗和努力。”百年前,北大老校长蒋梦麟曾如此寄语青年学生。跨越一个世纪,龚旗煌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表示,正处于创新如潮、动能奔涌的新时代,希望毕业生们于时代浪潮中自信、自强、自立。

鲁迅先生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希望同学们做自立自信自强的北大人,在不懈奋斗中追逐青春理想,母校是你们的起点,也是温暖的港湾,希望大家常回家看看。”龚旗煌说。

供图/北京大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