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老婆看到要离婚的!" 上海这里每天涌入几百人, 有人只为…坚持几十年↗

时间:

年轻人休闲娱乐喜欢去

KTV、小酒馆放松身心

那老一辈人是如何解压的呢?

在普陀的西部舞厅

有这样一群老年人

每天早上风雨无阻也要来这

这里被称为“老年人的迪士尼乐园”

在这里,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清早排队进舞厅

有人换乘两、三辆公交车赶来

早上六点多

西部舞厅门口

不一会儿就停满了助动车

这些“舞者”大清早排队进舞厅

追求的已经不只是

抢到一个好位子了

image.png

一位阿姨说道

“以前人家买菜排队

现在跳舞排队

说明现在积极性很高的”

image.pngimage.png

这群人每天风雨无阻

就算换乘两三趟公交车

花一个多小时车程

也要每天来跳舞

舞蹈爱好者

79岁,西部舞厅我跳了十几年了,身体好多活一年什么都有了。

从徐家汇过来的,25分钟,我天生就喜欢跳舞。

image.png

实足68岁,1995年开始跳,要三十年了。

image.png

花费12元

能在这里收获怎样的快乐

image.png

走进舞厅

仿佛掉进一个平行时空

让人感到一阵眩晕

几百位爷叔阿姨在喧闹的音乐里

旁若无人地跳舞交谈

上海舞厅,依然是属于

老年人的一片“热闹江湖”

image.png

记者发现

舞厅里的说话声全靠吼

必须要凑近对方的耳边

扯着嗓子把字喊出来

一不小心

记者还触碰到了“雷区”

  • “他们都怕,怕你这个播放出来,家里人看到要‘讲话的’。”

  • “你拍的目的是什么,你不要乱拍,你电视台来拍工作单有吗?我马上打110,让派出所来处理。”

  • “我老婆看到要离婚,我对我老婆说外面锻炼身体的,跑步,不是到舞厅。”

  • “他老婆不知道他出来跳舞的,你把他拍摄出来发出来,老婆看到就会吵架了,不让他出来了。”

  • “你不能拍,拍了我们国家不给我们加退休工资了,(现在)老年人日子太好了。“

image.png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或许是过去一些所谓的

贴面舞,黑灯舞

让现在的人们对方寸舞池

还存在一些的误解的声音

这让许老板深感无奈

老板许先生是福建人,20出头到上海打拼,1997年做起舞厅生意,经历多次关停并转,坚持到现在,实属不易。

许再宝 西部舞厅老板

用上海方言来说,就是口头语(担心被认为)“轧姘头”。实际上,他因为家里面两个人,有一个会跳舞,一个不会跳舞他就感觉到你去跳舞了,事情又堆到我头上做了,实际上跳舞是很规范的,人家纯粹是来健身的。

image.png

8月高温持续

阿姨爷叔热情不减

进入八月

上海的秋老虎可谓是虎虎生威

舞厅里十多台立式、吊顶空调

呼呼地吹着冷风

不跳舞在这被冷吹的瑟瑟发抖

但有人来这就是为了出一身汗

夏哥就是如此

↓↓↓

夏哥今年69岁

是纺织厂退休工人

家住嘉定南翔

每天骑摩托车40分

风雨无阻

夏哥 舞蹈爱好者

最流行的时候就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就开始就跳了,舞厅很多的,这个时候我们单位也有舞厅,提倡跳舞。跳慢三、慢四、吉特巴伦巴、快三、Disco都会跳。

image.png

弹簧地板,镭射灯球,承载了一代人关于青春,社交和时尚的印记。夏哥说跳舞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现在我们这个岁数这么大了,都是六十几岁的人了,以前我身体也不好年纪轻的时候有‘三高’,因为人胖,都一百五、六十斤了,现在跳舞后只有一百二十几斤。”

早场三个小时,夏哥就像永不停转的陀螺,除了换衣服和喝水的时候,也不见他休息过。快三、慢三、伦巴、吉特巴,一曲接又一曲,衣服早已湿透基本上要换两三套衣服,以前我发现有糖尿病的时候,我家里有遗传的,很多医生现在提倡多锻炼。最好就是要跳舞,出汗这个血糖就会降下来。”

image.png

这样的还不止夏哥一人,“我很喜欢这个大汗淋漓的感觉,因为出一身汗,对自己,对心情放松很多。”

image.png

每天准时到岗的还有张老

精神矍铄的他站在那

很能想象出是一位92岁的老人

家住顾村

每天换乘两辆公交车

一个多小时

image.png

张老称

身边的好友陆续去世

来跳舞不仅仅是为了

排解寂寞和孤单

张老 舞蹈爱好者

有好多老友离世了,总希望和他们想碰个面,但是很少碰到,就是作为一种自我心情的调节。

image.png

黄梅娟夫妇

都是退休以后才学会了跳舞

一招一式十分有腔调

image.png

黄梅娟

我现在67岁,他70岁,他也跳了没有几年,十年。我先生本来一直喜欢搓麻将,我想搓麻将不太好,我就叫他一起去到公园去学(跳舞),学好就两个人一起去跳舞,(以前)我妈妈不同意跳,她说跳舞都是要跳‘坏掉’的因为以前都是这样认为的,实际上不是,要变坏总归是要变坏的,不跳舞也是要变坏的。

老板坦言经营压力大

架不住顾客只认可“西部舞厅”

配枸杞

随身一个保温杯是中老年的标配

大部分舞客喜欢自带

赚酒水钱是娱乐场所经营的主要收入

但在传统舞厅,这似乎行不通

image.png

许在宝 西部舞厅老板

普陀区全部舞厅都关掉了,就剩下我们一家,就我们遗留下来了。我们是做中老年人的生意,酒吧里是做年轻人的生意。硬撑下来,我们纯粹就靠门票,一个人进来是12块钱,有的15块钱,茶水我们也是送的。这个压力也是很大,所以说我们就跑量。

image.png

虽说经营压力大

但是老板说

这些顾客对西部舞厅已经有感情了

“他们这样认为

到西部来跳舞就是到了自己家

这里面大概有两三百客人

就认可西部舞厅“

舞蹈爱好者

交谊舞是退休职工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娱乐方式,现在的市区舞厅关的太多了,现在三十五六度大热天只能在露天的公园里面跳,人都要晒中暑了。

不要忘记感恩,新社会新制度给你们带来的晚年快乐,100岁打底,向200岁进军。

image.png

跳舞开心,一天不跳舞,浑身不舒服,锻炼身体。

image.png

很难想象这是一群

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

他们意气风发,永不言老

image.png

你退休了吗?

你打算退休后如何度过安逸的日子?

坊友可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讨论

图片

小坊福利

看推文多多点赞转发

有机会获小坊送出的礼品

坊友们千万别错过!

↓↓↓

记者:刘桂强

编辑:张翔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