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著名学者、中山大学黄修己教授去世:“朴素大雅”的学科灵魂

时间:

5月12日,中山大学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中国现代文学史家、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退休教师黄修己教授,因病于2025年5月11日17时在广州去世,享年90岁。”

黄修己,男,1935年8月26日出生,福建福州人。196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4月在福建省福州市参军,1955年9月至1960年8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8月起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12月晋升教授。1987年9月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担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室主任。2005年1月退休。曾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多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新版)》《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赵树理评传》《赵树理研究》《不平坦的路》。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百年中华文学史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集》《张爱玲名作欣赏》。

2023年,当时88岁高龄的黄修己教授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手中接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贡献荣誉奖”奖杯,该奖项为研究会最高荣誉,授予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左)向黄修己教授(右)颁奖。(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黄修己教授撰写的《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影响广泛,该书记载中国新文学史编纂的历史,描述自1920年代初胡适的论著迄今八十多年间新文学史编纂的艰辛、曲折过程,评介数十部有代表性的各类新文学史著,展现几代新文学史家的业绩和学术风貌。更从短时间里新文学史面貌多变、常变的现象总结经验,述“身作”和“心构”之别,详析各种新文学史阐释体系对形成、建造文学史的影响。

他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卷)》是高等学校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材,影响深远。该书将这一百年文学串联起来,反映古老的中国文学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套装上下册)》则用史的编纂法,寻源追终,分别时期,记载了从1917年到2007年问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发展进程,勾勒了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脉络和走向,展现了几代研究者的业绩和学术风貌,建立起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的框架。

治学之余,黄修己教授还写作出版散文集《我的“三角地”》,其内容有回忆北大生活、怀念师友、谈论治学心得等,语言平实晓畅,颇具长者之风。

黄修己教授不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他对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学科建设也贡献突出。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彭玉平指出,从1987年黄修己先生从北京大学南下中山大学任教后,中山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发生了明显的质的变化。一批学有专攻的学者,在黄先生带领下,大力调整学科格局,逐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编纂史与学术史等方面树立起中山大学的学术品牌,并以其独具一格的学术眼光、自成一家的学科体系成为现代文学研究谱系中备受关注的一域。

彭玉平回忆道:“黄修己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全局观、穿透力和辐射性的学科灵魂。他以自身一流的学术研究,带出一支具有学术战斗力的团队,发展了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我多次登门拜访过黄修己先生,感受他春风化雨的人格力量。我知道黄先生当过5年兵,职是之故,他一直保持着朴素、认真而执着的品格。他的学术研究兼重史料与理论,主张论从史出,以理论裁断文献,所以他的学术踏实、稳健而有力量,是学术之大雅,大雅之学术。”

北京大学荣休教授温儒敏在微博上说道:“惊闻黄修己教授逝世,深感悲痛!黄老师原是北大中文系教师,后转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是著名的现代文学史家,学科领军人物。1978年我在北大读研究生,听过黄老师的课,后我留校,与黄老师同一教研室,从黄老师那里受教颇多。黄老师为人耿直,思想活跃,独立思考,学问坚实,他在赵树理研究和学科史研究方面,都有学界公认的高水平著作。黄老师享年九十,功德圆满!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