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赫力昂全资收购中美史克,见证“中国制造”向“战略要地”的新启程

时间:

7月8日,赫力昂中国正式对外宣布,赫力昂(Haleon)已于近日完成对其非处方药合资企业——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中美史克)的收购。

对于赫力昂这个名字,绝大多数人或许都会感到有些陌生,但它旗下的产品早已走进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从芬必得、新康泰克,到钙尔奇、善存,再到舒适达、保丽净,赫力昂通过非处方药、营养健康和口腔健康三大业务板块,全面覆盖中国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此次收购并非突然。早在去年9月,赫力昂就已通过两笔交易将持股比例提升至88%。本次赫力昂顺利收购了中美史克剩余的12%股权。至此,后者正式成为了赫力昂的全资子公司。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赫力昂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总经理顾海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行业里有人将本次收购理解为中美史克的“彻底谢幕”,但这种理解有失偏颇。作为控股股东,赫力昂此次通过股权交易方式,实现对中美史克的全资收购,是赫力昂坚定对中国市场持续投资、深耕发展的战略体现。中美史克过去打下的生产、渠道、营销、品牌基础不仅不会就此消弭,而是会在新市场环境下,以新的形式和面貌继续发展和成长。中美史克将继续作为赫力昂中国非处方药的核心企业,进一步发挥其战略作用。

“我们有很多宝贵资产可以传承下来,产品品牌依然会一如既往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基于需求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是企业最重要的生命力,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了活力。”顾海英说。

引领者

中美史克成立于1984年,是赫力昂(原葛兰素史克消费保健品业务)、天津医药集团及津药达仁堂集团股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旗下拥有新康泰克、百多邦等多个品牌。

同时,它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中美合资制药企业之一,在中国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彼时的国内医药行业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缺医少药”。除了常用的老药外,新药需要通过交易会和有外汇的公司从国外进口。考虑到资金和产品都很难进入中国市场,当时许多外企都对在中国建立企业持观望态度。

为了用最短时间让医生、患者和整个社会了解其产品,当时的中美史克管理层想出了“一推一拉”的方法,即把患者推向医生,把医生拉向产品。通过广告营销让医生和患者认知产品,同时建立职业的医药代表队伍,向医生沟通传播专业的医学和产品知识。

中美史克成功打造并运营了多个国民品牌,如芬必得、新康泰克、百多邦、辅舒良、史克肠虫清,这些品牌在中国消费者群体中具有广泛知名度。正是得益于中美史克的努力,中国医药行业的从业者才意识到了广告营销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在一群同质化产品中打造差异化、打造IP的一整套成熟的营销思想。国内大量药企销售高管一度曾于中美史克任职,也让它在业界有了“中国医药行业黄埔军校”的美名。

除了营销和渠道,中美史克也在生产方面给中国药企带了个好头。1984年,当年的美国史克必成公司与天津医药集团签订协议,在天津东丽区筹建制药厂。1987年,一座按照美国FDA标准设计的现代化制剂厂正式投产,并于1999年率先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MP认证,当时年产能力达到23亿片/粒/支,是国内首批引入国际规范的药企之一。

总体而言,在这一阶段,中美史克与中美上海施贵宝、西安杨森等公司共同扮演着外资药企的“引领者”角色。在营销、渠道、生产等多个方面,都为国内药企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赫力昂源自葛兰素史克、诺华和辉瑞三大药企消费健康业务的整合:2015年,葛兰素史克与诺华的非处方药业务合并;2019年,葛兰素史克与辉瑞合并各自消费健康业务,组建合资企业。最终,葛兰素史克于2022年分拆该业务,成立独立公司赫力昂,并在伦敦、纽约两地上市。

2022年,赫力昂成为独立公司并成功上市

当下,赫力昂旗下分为非处方药、营养健康和口腔健康三大事业部,形成了较完善的“日常保健+疾病预防+治疗” 矩阵,彼此之间互为补充,为消费者的每日健康保健护航。

“赫力昂整合了三家跨国药企的消费健康业务,彼此之间有很多渊源,品牌、生产和各项能力方面都集齐了三家优秀公司的所长。”顾海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回忆起过去20多年的发展,令顾海英感受最为深刻的是整个医药消费健康业务领域的体量增长。“非处方药产业规模从原来的800亿元[1],跃升到了3000亿元[2]级别;我入行时保健品还只有400亿元[3]的规模,现在增长到了4000亿元[4]。这些年的历史机遇,让我们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而随着中国医药市场成熟和进一步政策开放,原本的合资模式进一步有了变革需求。2024年9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正式发布,自此外资药企在中国设立全资子公司的政策框架已全面落地。赫力昂对中美史克剩余股权的收购恰逢其时。

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对赫力昂来说,这一系列股权变动能让其变得更加灵活,制定出更加符合自身发展诉求的战略,进一步在OTC市场深耕细作。

针对本次收购,赫力昂表示,中国不仅是赫力昂成功的关键区域市场,更是驱动全球市场增长、提升品牌竞争力的战略要地。此次完成对中美史克100%的股权收购,是赫力昂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重大里程碑。这不仅彰显了赫力昂对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还将强化赫力昂在中国的供应链运营与创新潜能,从而巩固其在中国——这一全球增长最快的非处方药市场的领导地位。

全方位革新

中国非处方药市场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传播媒介也从集中走向碎片化,零售渠道结构也发生了显著迁移。面对蕴含机遇与挑战的新趋势,赫力昂在品牌建设、渠道布局与生产管理等多个维度推进创新升级。

顾海英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作为一个2022年才成立的品牌,赫力昂的知名度还无法同其旗下的产品品牌,如钙尔奇、善存、扶他林、芬必得等相提并论,因此后续的营销过程中,公司会依然以聚焦产品品牌为主,继而对公司品牌赫力昂产生支撑作用。“品牌资产在不断累积,消费者进行自我药疗时就会想到我们的品牌。这就是我们的竞争力。”

同时,如今传播媒介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再是以前“一个电视广告打天下”的年代了。相应地,所有的营销手段、KPI设置等,都需要根据当今传播媒介碎片化时代的特点进行改变。

顾海英透露,近几年,赫力昂在加速布局抖音、小红书、新零售等颇受消费者关注和认可的平台,并且针对不同调性的每个平台都建立了专门的团队进行负责,同时设立了一套数字化中台对内容和投资效益进行评估。“以前数字营销是单独一个团队,现在每一个平台、每一个品牌的人都需要懂得数字营销,不断进行尝试迭代,才能在不同平台找到合适的打法,明白这个平台的消费者需要什么。”

赫力昂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总经理顾海英女士

渠道方面,中美史克刚入华之初,渠道以医院为主,药店等零售渠道为辅。如今情况有所变化,药店、新零售和电商等渠道占了大头,相应地,布局和打法也变得更加复杂了起来。

药店方面,一直以来有两套打法。一种是做品牌商品,一种是做高毛推荐,与药店利益深度捆绑。无论中美史克还是赫力昂,都始终坚持品牌战略,提供增值服务。

例如2023年,赫力昂中国响应政府号召,参与并支持了“无痛中国行动”,携手官方机构和媒体,组建由权威专家领衔的科普团队,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普及疼痛认知,并推进从基层医疗机构到社区的慢性疼痛管理和防控网络研究与建设工作。2024年,联合全国3000家零售药店设立“疼痛管理专区”,并与美团、饿了么合作推出“无痛中国服务中心”,提供线上问诊、药品配送、康复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当然,我们也会为不同的药店量身定做一些增值服务,目的是要提升中国老百姓对于每一个疼痛认真对待,把疼痛能够管理起来。”顾海英解释。

电商方面,形态分为美团等O2O即时电商,阿里和京东等传统电商,抖音等兴趣电商。其中,最让赫力昂感到荣耀的是针对即时电商的提前布局。早在2019年时,外卖行业已经兴起,医药O2O初露端倪,此时赫力昂成为了第一家单独成立团队,坚决就这一方向进行突破的药企。得益于这一先发优势,如今赫力昂O2O销售在行业内领先,增长势头也十分良好。

生产方面,赫力昂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数字化的改造,在质量为先的基础上提升效率和产出;着力打造数字化工厂,利用智能化IoT设备和数字化赋能生产和供应链,提升运营效率。2023年,赫力昂在中国的所有生产基地均被必维认证认定为运营碳中和工厂,其中的苏州工厂还是行业内第一家LEED-NC绿色铂金CAMPUS认证的新工厂。

在顾海英看来,品牌、渠道、供应链、人才……赫力昂不仅完美保留中美史克的最宝贵的“资产”,更交融了多家顶级企业的优秀特质。这些都不会消失,而是会在新的时代下不断进步,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从而一如既往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未来

这几年,全球医药健康行业的变革浪潮汹涌澎湃,远不止于中美史克与赫力昂的故事。

2023年,强生宣布更新品牌,旗下医疗科技和制药两大业务将整合至强生(Johnson & Johnson)名下,其中制药部门杨森更名为强生创新制药,医疗科技部门则保持不变,同时将其健康消费品业务拆分为独立公司科赴。同年,赛诺菲宣布剥离消费者保健业务成立欧彼乐(Opella)。

这背后体现出专业化聚焦成为显著趋势。外资企业纷纷剥离整合健康消费品业务,意在让“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

在这一深刻变革中,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顾海英回顾行业变迁时指出,本土企业的崛起正在重塑竞争版图,这促使在华外资企业必须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赫力昂全球总部始终把中国视为“必赢市场”之一。在2024年赫力昂全球董事会访问中国期间,通过实地考察,深切感受到中国消费健康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两大明显趋势:一是当代“银发族”堪称消费能力最强的一代,他们对健康的追求已超越基础营养补充,日益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高层次需求;其二,中国数字化生态的成熟度全球领先,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工具赋能消费者健康管理,成为行业制胜的关键议题。

这些趋势进一步坚定了赫力昂对中国市场潜力的判断。在访问结束后3个月,赫力昂便完成对中美史克增持股份的签约,这不仅彰显其对中国市场长期增长潜力的坚定信心,也体现了全球总部对赫力昂中国团队本土化运营能力的高度信任与肯定。

在市场环境持续演变的浪潮中,在公司成立三周年之际,面对新的市场变化和挑战,赫力昂相应提出了新的战略框架“众心赢未来”,以进一步释放业务的潜力。

赫力昂提出众心赢未来新战略,中美史克展开新征程

同时,赫力昂也致力于牢牢把握在中国消费市场看到的三大机遇:缩小发病率与治疗率之间的差距、以创新驱动产品高端化、开拓中低收入消费者市场。例如,赫力昂发现中国90%的成年人的钙摄入不足,而仅有20%的成年人服用钙补充剂,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和重视的健康需求。因此,赫力昂响应国家号召,联合专家、医疗及基层医院、零售药店等多方力量,共建“骨动中国”行动,开展健康知识科普教育、提供专业咨询和免费骨密度检测,通过切实提高老百姓的骨骼健康意识来进一步减少发病率与治疗率之间的差距。

回望中国医药产业的演进历程,每一次品牌更迭都是创新火种的传递。赫力昂对中美史克的战略承接,既是自身的战略选择,也见证了中国市场的角色从“制造车间”向“战略要地”的飞跃。

中美史克,不是谢幕,而是升华。

参考资料

1、中国医药行业将加快洗牌:我国非处方药销售规模……到2005年这个数字猛升到800亿元人民币。

2、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2025—2029五年发展规划:截至2023年,中国OTC市场规模已达到2832亿元。

3、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规模及增速

4、2024保健品行业深度报告:2023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达到3879亿元

作者:李猛

编辑: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