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发行53只募资373亿!上交所打造高成长产业债市场“有了模样”

时间:

中经实习记者 孙汝祥 记者 夏欣 北京报道

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上交所累计已有53只高成长产业债成功落地,多地区、多类型企业相继完成创新性发行,金额合计373亿元。

与此同时,年内已有80余家非银机构参与该产品投资,高成长产业债已成为各类投资机构增厚收益的重要选择。

上交所表示,下半年将推动产品常态化发行,力争全年高成长产业债发行规模达到百单。

融资支持直达实体经济

据介绍,高成长产业债的诞生源于市场投融双方长期存在隔离,在利率中枢明显下行的过程中,投资机构收益率同步下降,长期遵循的“重城投、轻产业”的投资逻辑无法继续,甚至形成所谓“资产荒”的结构性欠配;急需资金助力的产业类企业难以获得资金支持,融资渠道不够畅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形仍然存在,债券市场投融风格均亟待变革。

“市场参与者提起‘高收益债’这个词都觉得比较负面,认为它与违约撇不清关系,这种疑虑是源于对它的定位不够清晰。其实市场是需要一款既有收益,又能让投资机构买得放心的特殊产品。”上交所债券业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说:“所以我们提出的解决路径就是打造一个符合中国债券市场投资习惯,适应监管机构要求的‘高收益债’市场,以鼓励信用分层促进资质不同的产业企业融资、以必要监管守好市场底线,而这就是我们目前提出的高成长产业债市场。”

据悉,上交所建立了全链条的高成长产业债服务团队,对有良好的偿债意愿和信用记录,无财务造假的实体企业,创设“交易所搭台,市场主体唱戏”的服务模式。一方面推动中介机构优化产业企业立项标准,鼓励证券公司积极承销产业企业债券;另一方面设计了上证路演、投融交流会、组织调研等多层次投融对接支持机制,帮助投资机构增加对企业的了解,挖掘产业企业的投资价值,努力为产业企业营造更友好的融资环境。

2025年以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高成长产业债发行形势良好。例如,广西现代物流集团成功发行全国商贸物流领域首单省属国企高成长产业债,期限3+2年,票面利率2.95%;山西神达能源集团发行的山西省首单高成长产业债,2.58%的票面利率刷新企业融资成本历史纪录。

高成长产业债有效支持相关企业首次发行,缓解传统融资压力,有力赋能实体经济,助力优质企业把握产业升级机遇。

有效打消投资机构顾虑

当前,投资机构核心症结在投资产业信心不足。“在上一轮2018年前后债券市场信用收缩过程中,我们投资产业企业遭受一定损失,甚至至今部分债券仍未处置完毕;所以现在面对产业债,我们既关注相对较高的收益,但也担心其风险是否可控。”一位资深债券投资经理表示。

为了全面提升投资机构信心,上交所着力解决投融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信息披露上,高成长产业债要求发行人以偿债能力为核心,提高临时信息披露的及时性、针对性,鼓励发行人通过高频次披露核心财务数据指标或强化行业特定信息披露提升人的透明度,使投资者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与偿债能力。

在投资者保护上,高成长产业债需要设置投资者保护条款,条款内容上鼓励发行人提前了解潜在投资者意向,有针对性约定契合发行人信用特征的内容,例如通过财务事项承诺表明业绩目标,通过限制性承诺约束核心资产转让,或通过增信担保提高兑付安全性等。

在二级市场建设上,上交所引导主承销商为其承销的高成长产业债提供做市或询报价服务,发挥做市商市场价格发现,提升债券的二级市场流动性,让投资者“投得进来,退得出去”。

在违约快速处置上,责成发行人在募集说明书中约定违约情形认定与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同时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探索丰富违约处置路径。

高成长产业债市场发展任重道远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上交所债券业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高成长产业债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其主要挑战在于扭转债券市场长期以来的观念。

一方面,在引入信用分层后,信用风险随之而来。如何对恶意逃废债进行严肃查处维护市场秩序,以及如何引导投资机构对一般经营失败引发的违约进行合理容忍、避免投资经理个人被过度问责,都成为市场建设的关键。

另一方面,还需要面对中介机构对高成长主体立项困难的问题,中介机构是企业进入债券市场的带路人,但也同样存在畏惧违约后受到索赔、不愿面向高成长主体展业的情形。因而如何对中介机构责任进行有效厘清,也是扭转市场观念的重要组成。

“我们最后还是会回归初心,引入有合理风险偏好的资金,和财务真实、有偿债意愿的发行人,来带动债券市场发生真正变化,通过市场形成信用筛选机制。”上交所有关业务负责人对高成长产业债前景表示乐观。

据了解,上交所高成长产业债团队已与8家券商建立高成长产业债合作机制,建立高成长产业债动态项目库,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深度挖掘企业融资需求。预计2025年下半年上交所将联合各条线举办全市场业务培训,并面向全市场推广和收集项目情况,推动产品常态化发行,筹备高成长产业债发行人集体路演,加快上交所债券分层市场的建设,力争全年高成长产业债发行规模达到百单。

(编辑:夏欣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